17家电镀企业中只有4家达标排放
今年5月,海门市环保局拉开了“春雷”行动的序幕,海门市公安局指派警力参加行动。这次行动瞄准的目标是海门市17家电镀企业。
参加“春雷”行动的人员分成4组进行突击检查,所有执法采样人员上交了通讯工具,并实施采测分离。检查人员现场重点检查电镀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周边环境情况和有无偷排情况。对所有的企业采集了集污池、排放口和周边河水3个样品,全面判断企业是否有违法行为。
采样结果表明,17家电镀企业中有4家达标排放,12家超标,1家私设暗管。按照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海门市环保局当即对13家存在偷排、超标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等违法行为的企业作出了严肃处理,其中,对3家情节较轻的企业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逾期不改正的将实施行政处罚;对8家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并发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复查仍然超标的将实施按日计罚;另外两家企业因严重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之后,海门市环保局召开了2015电镀企业环保专项整治推进会,10多家电镀企业主当场递交了整治工作责任状。海门市江淤电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雪平介绍说,公司准备投入300多万元进行整改,做到车间地面没有渗漏,废弃物储存规范、转移规范,在分道排污、车间重金属排放方面做到达标排放,把手工线全部改为自动线。
“闪电”行动关闭机针企业电镀车间
机针业是海门市的传统产业,鼎盛时期机针企业共有50多家,后来减到18家。由于历史原因,机针企业配套的电镀车间大多存在环保手续不齐全、生产工艺落后、污染防治设施简陋、对环境影响大等问题。
2013年,海门市环保局开始着手整治机针企业电镀车间环境问题。经过多轮磋商,最后确定了将机针企业的所有电镀车间搬迁到三厂工业园区集中生产,确保机针电镀废水集中处置、集中排放。
搬迁方案得到了三厂工业园区及申海公司的支持与配合。申海公司腾出800平方米的地方作为机针企业的电镀车间,新增电力增容设施,配套建设了排污管道、排气设备,增添了镀镍、镀铬废水处理装置。
2015年5月31日,机针企业电镀车间集中搬迁签约仪式在申海科技举行,中德针业公司作为企业代表与申海公司签订了搬迁协议,18家机针企业电镀车间整合成5条生产线,其中4条镀铬线、1条镀镍线。
6月,海门市环保局又实施了“闪电”行动,18家机针企业的电镀车间在环境监察人员的监督下,全部断电断水。同时,启动位于申海工业技术科技有限公司内的电镀车间,为机针企业提供集中电镀服务。
历经近两年的努力,海门所有机针企业的电镀车间全面关停,实现了治污升级,每年可减少外排废水1万多吨。海门市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钱向东说,海门市环保局会继续加强监管,减少环境问题的出现。
“飓风”行动取缔电镀黑窝点
没有环评手续,利用破旧的厂房或临时的违章搭建进行非法生产,海门市环境执法人员在历次的检查中均发现存在电镀黑窝点。针对这一问题,海门市环保局联合公安部门刮起了“飓风”行动,对电镀黑窝点进行打击。
执法人员分成3组,分别对包场、常乐、三厂、海门街道等地7家非法电镀黑窝点进行突击检查。在包场一家铜件清洗加工厂,执法人员发现这家工厂还存在污水直排入河的问题。执法人员现场依法对水样进行取证,对企业负责人作了笔录,并查封了电源和生产设施。
海门市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助理吴建平表示,这种电镀黑窝点必须彻底关停,接下来还将开展进一步排查,如果再发现类似的电镀黑窝点,一律关停。
海门街道五港村一电镀黑窝点业主主动拆除了所有的设备。他说,通过环境监督人员的教育,自己认识到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污染环境了,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而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飓风”行动中,海门市环保局共查处了7家电镀黑窝点,将1家重金属超标3倍以上涉嫌严重污染环境的黑窝点人员移送公安机关,对4家未经环保审批的黑窝点实施了关停,有两家黑窝点主动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