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疑问,记者奔赴平圩省级经济开发区,感受到的是潘集区在“舍与得”之间的毅然抉择,从“招商引资”到“择商选资”,开发区“绿色招商”不让GDP的增长承载污染负担,使经济发展朝可持续方向迈进。
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随着安徽平圩省级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不断完善,借助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大量客商蜂拥而至,项目投资带动了劳动力就业,拉动了地方GDP增长。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前来投资兴业都会受到欢迎,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潘集区秉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建设理念,设置了“零排放、新产业”的门槛: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高污染、高能耗、落后产业一概“拒之门外”。
2012年,浙江一家企业投资5000万元化工项目,另一家企业投资近3亿元纺织印染项目,皆因环保评审未达标而被经济开发区亮起“红牌”。
2013年1月,浙江省内一家水泥生产企业前来开发区洽谈投资规模过亿的项目;4月,浙江一家电镀企业前来商讨投资规模近2亿元的项目,也都因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艺达不到环保要求,被“一票否决”。
拒绝6亿多元的投资,舍弃6000万元年收益,实力是潘集人不可或缺的底气!底气来自于科学发展的理念:从源头舍弃破坏环境、造成污染的因素,方能摆脱“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窘境。底气更来自于民心:拒绝污染企业,营造良好环境,百姓得到的将是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环保优先的理念,已融入潘集区地方经济发展全过程。
“虽然有些项目能在短期内创造较为可观的经济利益,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恢复环境的成本甚至是10亿、20亿……”平圩省级经济开发区负责人尹春坦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不是科学的发展观,从长远看最终得到的是零效益甚至负效益,拒绝6亿元项目投资,收获的却是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百姓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