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状
(1)已建成或部分建成 宁波鄞州区电镀工业城总体规划占地400亩,总投资1.6亿元,年处理污水60 万t,一期已建成,进园企业近百家,已正常运行近两年,预期二期完成后可容纳电镀企业200家。温州龙湾区电镀基地,占地28亩,总投资2000万元,年处理废水60多万吨的废水处理站由进园的105家企业集资建成,统一治理污水,“谁污染谁付费。”无锡金属表面处理科技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1.45km2。一期建地500亩,厂房8万m2,日处理2000t污水处理站已在建,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入驻。苏州地区已有吴江同里金属表面工业区,昆山希兵电镀专营区,胜浦电镀专业区和昆山千灯电路板工业区,四区共占地1750亩,已先后投入使用,预计可吸纳电镀企业200家以上。
(2)正式进入规划阶段 北京昌平创业工业园位于中关村科技园,总规划面积13万m2,投资9000万元,园区设有计算机控制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100m3/h。西安表面精饰基地已于2003年底在户县沣京工业园破土动工,首期占地300亩,总投资8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5万m2,年生产能力可达12万m2(镀件),预期可容纳加工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50家以上。宁波镇海蛟川工业园电镀城投资200万元建立集中污水处理站,投资400万元铺设达标污水入深海排放管线。
(3)处于酝酿和待启动阶段 金华市拟于义乌、东阳各建一个电镀集中区。南京市以政府文件明确,建立电镀集中区,2007年前,除特殊工艺电镀外,所有电镀企业进区,目前已开始园区地点的选择。兰州锻造热处理电镀协会也提出了投资600万元,占地150亩,建设处理污水1000t设施的建园规划。
各地园区建设有一些共同点:
(1)园区规模 园区占地规模多在200~500亩左右,投资在5千万~1亿元,污水处理能力一般在1000~2000t/d间。
(2)建园方式 一般是行业协会呼吁,政府部门牵头。多数园区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治污,部分还强调了统一管理。企业经营完全自主。
(3)运营模式 除少数园区外,部分园区企业入驻情况比较迟缓,特别是当地原有民营中小电镀企业,入园积极性较新建企业或外商合资企业要低。由于建园初期进园企业数较少,而市场经济的运营模式又会将大量的园区费用分摊到先入园企业,致使生产成本过大,企业一般难以承受,少数园区已发生入园企业因连续亏损,酝酿退园的情况。
2发展趋势
2.1 企业将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近年来随着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向我国的转移,电镀业前景一派光明。但由于电镀业目前尚存在着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受到巨大压力。建立电镀工业园是对企业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升竞争能力的良好契机。进入园区后,必须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高额的污水处理费将使技术落后企业面临关门。企业在园区内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园区建设经试点、总结、推广。我国幅员辽阔,园区建设将针对各地特点和特色,根据地方实际进行规划,分步实施,并留有充分的调整余地。
根据建电镀工业园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将本地原有企业迁入园区,消灭分散的污染源,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吸引外来资金和先进技术。目前,企业入园难是园区建设的主要问题。
现有企业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1)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有一定规模,三废治理能达标,搬迁将产生较大经常损失;此类企业一般是当地的税源大户,当地政府不希望企业搬迁,强令搬迁则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2)企业规模一般,有合法经营手续。设备陈旧,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污水处理一般难以达到要求。迁入园区,对企业经济上压力较大,如果有一定的优惠条件,迁入园区是可能的。(3)寄生于有排污证的企业内的小作坊,偷排污水,逃避税收则是其获利生存的主要办法,要这类企业入园,则具有相当的难度。
针对三类不同企业,建议采用放、扶、查三种不同的办法去对待。第一类企业中,一般是电子信息等较新技术产品和重要军工产品的在线电镀,或大型汽车、摩托车零配件电镀基地。这些企业或有保密要求,或与配套的产品不宜远距离分开。而且这些企业采用的工艺较先进,设备技术含量高,三废治理的方法合理,治理到位,也便于当地环保部门监督,对环境污染尚在允许的范围内。这类企业搬迁,不但耗资巨大,也会对生产和园区的总投资有很大的提高。可以采取放一下的态度,但须控制其扩建,加强对其环保监督。第三类企业,则是行业中所谓的黑户,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对这类企业,只能严查。与当地环保行政部门等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从环保执法、税务检查及工商许可等多渠道联合查处,使这类企业无立足之地,或关门,或入园生产。第二类企业是园区重点招募对象。
2.2 政府和行业协会将更紧密协作
园区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园区的资金筹集,园区的服务,包括污水治理,都不应沿用计划经济的模式由政府一手包揽。园区建设需要当地各级政府的积极积极支持。无论是前期的宣传、引导,中期的保障支持,还是建成后对园区运行的监督,政府部门都将发挥主导作用。在园区建设上,行业现时只有建议权,而要不要建、何时建、建在何处、建多大、如何建等,离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则寸步难行。项目建设过程中,多数园区的启动资金都将由政府部门筹集或垫支,在一定期限内对入园企业在资金及税收上扶持也须政府部门协调。应该说各地政府深受污染之害,园区建设对于污染的控制及经济的推动,已经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方兴未艾的园区建设已证明这一点。
行业协会与企业联系密切,对企业实际情况了解较多;协会周围有一批学有专长的行家,他们有丰富的电镀经验,对清洁生产有清醒的认识;各地协会之间交流频繁,信息沟通便捷。因此在园区建设这件大事上,行业协会应主动地与政府部门沟通,取得园区建设的调研、选点、规划、直至重要方案设计的参与、承办权,这既符合当前政府改革及社团发展的形势,也是园区建设的需要。
3 建议
3.1统一规划
园区规划应包括:在一个地区园区的分布,园区设置地点的选择,单个园区的规模,园区内部的设置等。
(1)园区设置的密度 不宜过多或过少,过多则失去设置园区的目的,过少则不利于做好相应产品的配套服务。与本地对电镀有需求工业的规模及分布有关。一般电镀工业发达地区,一个县市可以有1~2个园区,而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则可以2~3个县市设一个即可。
(2)园区设置的地点 选址不当将会对区域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其后果可能会导致园区难以存在下去。园区应避开人口密集的市区、居民区、上水源区及风景区。同时还应考虑其加工产品进出频繁,交通便利等条件以及园区达标污水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3)园区的规模 单个园区的规模一般以200~500亩为好。过大,周边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难以承受,会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因投资大,开发所可能产生的风险也大;过小,则难以适应今后行业发展的需要。
3.2门槛合理
对入园企业的镀种工艺及设备设立一个合理门槛,对于园区建设是必要的。难点是门槛的高度,门槛过低,园区内将会鱼龙混杂,无法管理;而门槛太高,将会使不少企业(特别当地的企业)难以进入,也难以完成建园最终的目标。因此,我们既反对搞机械式平移,将原来分散的电镀企业,不加改造、无限制地迁入园工,使得分散污染变成了集中污染,也不赞成提出过高的入园条件,让园区变成单纯对外地(外商)企业的招商地块。
对已有成熟工艺替代的高毒、高污染镀种(工艺),应坚决禁止入园;对一时无替代工艺而现时经济发展又有大量需求的重污染工艺(镀种),应由园区聘请专门人员(环保部门、经济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代表,电镀界专家)组成的咨询机构逐项研究,特定出有效治理方案,将产生的污水(废气)能达标排放的进入园区专门区域,重点监控,并根据技术发展,确定限期取代方案。对于高耗能设备(如转换效率低于80%的电源)及简易手工线,应作为限制入园对象。
3.3推行“四新”
园区管理机构以推荐“四新”为义务,组织对新技术等进行试用,费用由自愿参与企业分摊,成果共享。鼓励加工来源稳定、有相应批量的企业上自动、半自动线,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措施。对一定时期内单位加工值排污量同比明显下降的,建议在政府收缴的排污费中适当返还,以示支持。鼓励中小经营者摒弃陈旧的手工操作,采用合作或股份制的模式,组建生产线,使加工量得以集中,尽可能让生产线开足,取得竞争力。资金一时困难的,园区应协助办理相应贷款,或对有关费用缓交予以支持。